吉隆坡永春会馆文史馆

永春建县前的


永春有多久的历史?

 

永春和桃源有什么关系?

 

您可能不知道,中国已知最早原始瓷器窑址就在永春

永春建置沿革 – 从桃林场到永春县

永春目前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分是属于福建省泉州区旗下的一个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人在永春活动,并且文明程度在福建居领先地位。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000多年在2,000多年不等,也就是说永春堑2000多年前已开始有人类在当地活动。

考古队在上世纪于永春发现多处商周文化遗址。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北方经历大规模战乱,老百姓不分贫苦农民和贵戚望族都纷纷南迁,历史上称之为“衣冠南渡”。北方人入迁到闽越,有的辗转来到永春定居。当时来到福建的主要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故有“八姓入闽”之说。最先到永春定居的有郑、林、黄、邱诸姓。1

永春在隋唐时期,原为南安西北的一个“场”,当时的名称为“桃林场”。“场”的意义即除地为场或聚集多数人之处所。在黄河一代有商业交易行为的地方被称做“集”,在四川则和南方一样被称作“场”。 2桃林场的设置,即表示该地区的已经有道路的通行,土地也开始进行开发,并且存在一些村落与人口。因此,当地人民所生产的物品,以及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必须要有个能够互相交换的地方,这即是“桃林场”产生的由来。而这“桃林场”的地点所在,即今日永春石鼓镇的“桃场村”。马来西亚永春桃场林氏公会与马六甲永春桃场颜氏宗祠其祖源所在地就在该处。

桃林场建场时间,根据史志所载共有三个说法: 一谓隋开皇九年(589年),一谓唐长庆二年(822年),一谓唐宝历年间(825-827年)。 3但何者为准,迄今仍未有定论。但“场”是唐代设置的单位,在隋朝是还没有“场”的设置。福建地区总共有十一个“场”均是在唐朝设立。4

有关永春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盛均所作的《桃林场记》。 5倘若桃林场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为何至《桃林场记》这篇著述出现前,近三百年里竟无任何有关永春的记载流传下来? 显示桃林场建于隋朝的可能性仍有待商确。

根据《永春姓氏志》的记载,在永春在现有一千多个宗族当中,有些宗族已具有千年历史,如外山云峰林氏宗族,于唐大顺年间(890-891年),即由林文俊自永泰进入永春外山乡云峰村开基。 6另外,蓬壶溪西陈氏于隋朝时已定居于陈岩及溪西(蓬壶镇军兜村) 7。桃城东门鹏翔郑氏始祖郑可远于唐光启二年(886年)已奉派驻守桃林场(今永春县)。 8这些证据印证永春的开发时间已经超过千年的历史。

桃林场由场晋升为县是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最初被命名为“桃源县”,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才改称“永春县”。 9宋元明时期均隶属泉州,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被清政府升格为直隶州,除了保有原来的永春县之外,并将泉州府的德化,以及延平府的大田归入永春州的辖区, 10直至1913年国民政府才废除永春州恢复为永春县。2012年,德化县文史工作者在德化三班镇锦山村发现了一块清代时期的永春与德化两县之间“分水岭”地界碑,为永春曾被升格为直隶州历史证据之一。永春和德化两个社群到了马来亚仍维持密切的关系,在麻坡武吉巴西两个社群在二十世纪初创建了永德公冢,在新山创立了新山永德会馆。在马六甲也有永德公司义冢的设立。

有关永春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盛均所作的《桃林场记》。 11倘若桃林场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为何至《桃林场记》这篇著述出现前,近三百年里竟无任何有关永春的记载流传下来? 显示桃林场建于隋朝的可能性仍有待商确。

照片 1

新发现的清代永春州德化县界碑

资料来源: 2012年04月18日 泉州网-泉州晚报徐艺星
http://fj.qq.com/a/20120418/000064.htm

照片 2

明清时代留下的宗祠 ,照片中为永春介福乡福东村扬美郑氏宗族的垂裕堂

资料来源: 郑名烈摄于永春

中国已知最早原始瓷器窑址就在永春

过去许多研究认为,泉州是中国海丝之路的起点,其中陶瓷器贸易是当时重要的商品,而泉州地区的德化和永春是陶瓷器重要的产地。其中永春北部与德化为邻的的介福乡目前仍是永春最主要的陶瓷器生产地,其陶土的质量德化更佳。

早在 2015年11月,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的苦寨坑,发现了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年代为距今3400-3700多年,即夏代中晚期至商代中期,比浙江东苕溪流域原始青瓷窑址要早200多年,成为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由此可证明永春在制作陶瓷的历史的悠久性。陶瓷产业到今天也还是永春及其相邻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陶瓷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外销商品,也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宋元时期,陶瓷沿着蓬勃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乃泉州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泉州制瓷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期,泉州的先民们便开始探索土和火的艺术,而永春在当时是重要的生产地。

照片 3

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的苦寨坑最早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

资料来源: 泉州网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3-07/28/content_7205720.htm

照片 4

巽来庄,又名山美土楼、为永春的土楼建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的仰贤村,为清朝盐官林悠凤于乾隆丁酉年(1777年)所建

资料来源: 泉州网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3-07/28/content_7205720.htm

照片 5

永春介福乡福东村扬美郑氏宗族的祖神庙,建立清朝,乃永春县少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唯2022年拆除重建

资料来源: 郑名烈摄于永春

1《永春簡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页1-2。
2《永春文献》第一期至第十二期,台北:永春文献杂志社,1973年,页5。
3 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1。
4 除了桃林场之外,唐代在福建所建的“场”还包括以下几处:
(1) 盛德场:设于唐开成年间(836-840),在今宁德市。
(2) 罗源场:设于大中元年(847),在今福州市罗源县。
(3) 崇安场:设于唐代,在今南平市旗下的武夷山市,旧称崇安县。
(4) 大同场:设于唐正元十九年(803),在今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
(5) 武德场:设于唐干符三年(876),今漳州市辖县之长泰县的武德乡。
(6) 上杭场:设于唐代,今龙岩市上杭县。
(7) 武平场:设于唐代,今龙岩市武平县
(8) 浆水场:设于唐正观三年(629),今南平市顺昌县。
(9) 归化场:设于唐末,今三明市泰宁县。
(10)永安场:设于唐末,今三明市建宁县。
上述资料详见《永春文献》第一期至第十二期,页8
5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8。
6《永春县姓氏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年,页17。
7《永春县姓氏志》,页82。
8《永春县姓氏志》,页140-141。
9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1。
10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15。
11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