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永春会馆文史馆

永春的

传统饮食

永春地处山区,资源匮乏


食材烹煮方式展现永春人的生活智慧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其所处生活环境有关。正所谓一方土养一方人。地处山区的永春人,先天就很少接触到河川湖泊,所以不擅长捕渔。除了少数在城镇区经商之外,在乡区者大都以种稻为业,山林开发成为永春人的重要工作。

因为下田耕种,在空旷的田地劳作时,与在田里工作的其他人有一定间隔距离,有讯息传达时自然直接用喊的,因而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因此,闽南人说话大声,不如潮汕人斯文,那是生活环境使然。

由于必须透过体力活来换取经济来源,清苦的谋生方式迫使大部份闽南人必须节俭渡日。从饮食上即可看出闽南人是如何精打细算的。闽南人的饭桌上的菜肴,不论荤素,大都以含汤汁的焖煮方式处理,盛在碗中还可看到汤汁,吃饭的第一个动作是先用汤匙舀一匙汤汁淋在白饭,即便菜的份量稀少,那碗饭也扒得下。对于丁口众多的家庭,含汤汁的烹煮方式是经济条件拮据下能让大家温饱的一种应对方式。

卤肉或卤鸭为何受闽南家庭欢迎,其中的原因是在没有雪柜的年代可保存好几天,卤汁淋饭即可美味又经济的饱餐一顿,符合农工家庭的生活习惯。在生活贫困的年代,几滴酱油让白粥变得有味道就可果腹一餐。

另外,闽南人习惯在大热天中午吃粥,其中的原因是劳动人家在中午大热天味口没那么好,吃粥容易下肚。二来煮粥相较于煮白米饭所需的白米份量较少,可降低米缸里白米的消耗速度。

闽南人以腌菜配粥的饮食方式是另一个节俭的生活方式的体现。常见的腌菜有“菜圃”,是一种由白萝卜腌制而成的日常食品。另外咸菜、豆腐乳也是配粥的好搭挡。便宜又容易入口,仅需少量即能吃上一碗粥,不仅是闽南人如此生活,福建和广东的乡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也是采用这样的生活方式,相信也是跨越了几个世代,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

从永春人的视角看到以上闽南人饮食文化,如果从南安、德化、安溪的角度也会看到相似之处。如果是在靠海的晋江和惠安的渔村,可能只是将白萝卜和咸菜换成了小鱼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大部份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以下就永春人最常吃的代表性食物与永春的经济关连性进行说明。 

照片 1

香菇肉丸

永春地处山区,食材以疏菜类为主,因而发展出来的美食以容易就地取材的菜色为主。既便是永春名菜—香菇肉丸,仍然少不了竹笋做为配料。过去在农时代,永春人仅在过年过节才有肉吃,香菇肉丸只有这时候才有机会上桌。

照片 2

润饼

大马永春人俗称“薄饼”, 用薄薄的面皮把豆芽、胡萝卜、肉丝、笋丝等等各种馅料包裹在里面,经济又实惠。肉丝是主角,但其所占比重小,其他蔬菜类都是较廉宜的食材,这份食物充份体现永春人懂得变通的智慧。

照片 3

榜舍龟

用糯米、绿豆等精心制作,形状似龟,龟皮鲜嫩、龟馅甜美、酥松、清香。食物使用饀料经济简单,却是祭祀不可或缺的贡品,不仅大方且展现出诚意。

照片 4

薯粉庚

永春人记忆中的味道,薯粉庚配上虾米葱花,简单的佐料即能炒出一盘令人食指大动的经济实惠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