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马来西亚华团进入李延年时代,
李延年勇于对华团做出改革,
他同时担任数个重要华团的领导人,
并且乐善好施
他对政府施政的缺失勇于做出批评的风范,
迄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李延年,1906年12月8 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永春县。1926年随兄长南来,自1929年后即定居吉隆坡。李延年从事橡胶业起家,最初在英国人橡胶公司担任书记,后自立门户,几经奋斗,1950年代已成“大胶商”。19世纪60、70年代,国家独立之初,李延年把握时机,涉足建筑业,他的财富更上一层楼。事业有成的李延年,同时也热心社会公益,无论教育、文化、医药、社团,都尽其所能,慷慨捐献。必须强调的是,李延年对社会公益的捐献,并不是一般富商象征式的或是应酬式的,出手非常慷慨,非一般富豪可以相提并论,故此备受尊敬,有慈善老人之美称,成了华人社团争取的对象。1951年,李延年担任吉隆坡永春会馆会长职位。1957年,接过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会长的棒子,1961年出任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副会长,1963年出任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副总理,1964 年出任雪兰莪福建会馆会长。这些一个接一个的职位,让李延年逐步登上华就领导层的高峰。到了1970年代,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更进入了李延年时代。
李延年在华人社会的威望如此崇高,除了担任上述华人社团的要职,更重要的是他确实通过这些华团高职尽心尽力为华人社会做了不少事情。七十年代,华人权益如河日下,代表华人的政党,不论是在朝的马华公会与民政党或在野的民主行动党,都无法有效地维护华人社会的利益。李延年刚好于此时接过华团的领导权,他相信华团可以为华人社会作出贡献,并自掏腰包,聘请专人为他处理有关社团的事务。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成于1923年,是雪兰莪华人社会最高领导机构。在李延年成为第四任会长之前,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却一直无所表现,甚至沦为一个普通的会馆。自李延年出任会长之后,即积极着手整顿会务,使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有非常明显的改变。
1975年5月上任的李延年,一个月后就展现了欲革新大会堂的决心,修改章程,并申请注册为非营利有限公司,广招会员,发展会务。在新的组织下,大会堂开放门户,会员迅速增加,到1981年时,从原来仅有的22个单位增加至197个单位,使大会堂更具代表性,也注人更多的新血。领导层方面,李延年时代的大会堂成立了许多委员会,把会务工作分配出去,让更多的董事负责策划与执行。除了可以让未当选常务董事的代表,共同为会务的开展而努力;另一方面这些委员会也引进许多相关的专才在大会堂内发挥所 长,使大会堂有更好的表现。
1976年大会堂破天荒举办成立以来首次的周年会庆。同年,设立学术文艺基金。1977年出版大会堂成立以来首本纪念特刊,论著文字六十万。1980年,推广讲华语与改革华文应用文运动。1981 年8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第一届华人文化节。这几项活动是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除此之外,在李延年领导的那几年,大会堂还举办了无数的音乐会、文娱表演、画展览会、汉语拼音班、社团秘书课程,以及经常为慈善赈济而出钱出力。当时舆论对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的脱胎换骨评价很高,认为大会堂已经“从半昏睡状态中振奋起来”,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此外,李延年在领导马来西亚华人工商联合会与雪兰莪中华总商会时表现出色。前者方面,李廷年最大的建树是于1978年成功举办史无前例的全国华人经济大会;至于后者,李延年领导的时間比较长(1975-1984),成绩更显著。事实上,李延年时期的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在会务发展方面,才开始有规模,不但组织完善,活动多姿多彩,而且在推动工商活动之余,也为文教事业出力。他领导的其他社團, 也是不断积极地改革组织与整顿会务,以求新的发展。李延年为发展华团所作出的努力,多少唤起华人社会对华团的关心,特别是他领导挽救雪兰莪精武体育会的运动,轰动时 雪兰莪精武体育会于1972年,因债务等问题被政府吊销注册,他发动“一人一元运动”,获得全国华团及各阶层人士的热烈响应, 1979年1月李延年即宣布精武会已经清还了银行的庞大债款。
李延年在商会的领导贡献有目共睹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
李延年以远见的视野,倡组全国华人社团统一机构或联合会的 “全国华团总机构 ”,是“觉得华社有必要设立一个枢纽组织,以统一推动华社文教事业,并统一立场向官方提出各类诉求。”这个概念早在1974年,吡叻中华大会堂已经有此倡议,但后来没有下文。不过当他于1978年8月提出建议时:却迅速在华人社会引起浪潮,三个星期后雪吡柔槟四州中华大会堂联合表示支持,并且积极进行各项部署工作。这个计划经过多年争取,一直到1991年才获得政府的批准成立马来西业中华大会堂总会 , 李延年倡议之功劳, 不可抹煞。
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在李延年领导下有非常明显的改变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李延年是永春联合会的创会会长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
李延年在1964年出任雪兰莪福建会馆会长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李延年领导华团,也有不少瑕疵。作为一个领袖,李延年给人的印象是,无论魄力或胆识,都有很大的局限。他虽然令华团“ 一统天下”,却缺乏领袖应有的魄力与气质,凡事都须依赖他的私人助理,甚至连演讲稿也交由私人助理代读,而他自己却站立在旁。据说由于他凡事不能亲力亲为,结果在1978年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的改选中,“轻易遭受摆布”,会长职位竟然在料想不到的情况下,被黄文彬取代。虽然他还继续担任其他华团要职,可是后来因为没有针对首相胡申翁的抨击作出回应,声望逐步走下坡。1982 年6月26日,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董事会复选之前,李延年突然辞去他所担任的全国或州际各社团会长、主席或董事职位,只保留吉隆坡同善医院董事主席一职
虽然有人怀疑李延年的辞职,另有隐情,但事实是李延年辞职不到一年,就于1983年3月7日病逝于吉隆坡私宅,享年77岁。他是因为健康问题而辞职,应该是无可疑的。
注:本文摘录自《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第二卷,页694-页697,由莫顺宗执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