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永春会馆是全马永春会馆组织最早完成本身历史研究者,于2014年九十周年会庆时,推介了《海外桃源:吉隆坡永春社群史略》这本历史研究的专著。十年后,吉隆坡永春会馆更上一层楼,落实了网上文史馆的建设,这是马来西亚会馆史上的创举,也是华人会馆组织引领风潮的表率,为华人传统会馆指引了一条保存与传承本身历史的途径。
但凡是华人传统会馆,目前都面临缺乏新生代加入的问题。一来是新世代对会馆的职能与历史的作用缺乏认识。二来是会馆没能创造足以吸引年轻人加入会馆的动机。毋庸置疑,华人传统会馆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苦于不知道如何进行传承工作。
二十世纪跨度到二十一世纪,电脑化时代带给人类的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华团组织如果能掌握到网络时代来临的契机,体悟到华人社群的边界已进入“漂移的边界”的时代,借助电脑科技,把会馆的会务、会馆的历史与文化,透过文字与影像记录搬到网络上,如此将能为华人传统会馆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华人传统会馆转型的世纪大工程。
会馆官网的设立,在资讯时代已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官网成为成员们互相连系与沟通的接口。而会馆的历史、过去重大事件的点滴,均可在官网上点击进行延伸阅览,这是会馆朝向数码化进行革新的方向。吉隆坡永春会馆继十年前的文史研究之后,英勇的再踏出了第二步,创建了网上文史馆,藉此有望改变年轻人对会馆的观感,激发新生代探究发生那些历史事件的动因,为日后扛下历史传承的重任做准备。
保存会馆历史,找回会馆成立时期的初衷,树立会馆的社会价值,才有助于让年轻人找到认同感。当然,要让会馆要发挥承先启后的功能,首先就要将会馆过去的人事地物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链接,让新生代对本身祖辈离乡背景远渡重洋的动因有个清晰的概念,继而让他们可清楚的道出祖先们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原由。网上文史馆的设立,让很多人能够探知自己的祖源,并且建立了让自己得以和传统文化进行链接的纽带。
这一个网上文史馆的设立,提供了吉隆坡永春人不能不知道的历史渊源,由此追根溯源,可探寻各自的祖源在何处,并且可进一步去开展对永春文化的认识。就永春的习俗、方言、饮食、节庆、传统宗族文化等等各方面与永春人有关的事项进行追溯,将有助于钩勒出“永春人”的轮廓。同时,我们也可从中得知永春人南来后在吉隆坡扎根的经过 ,在逐渐在地化的过程又对这片土地做出那些贡献?在跨越国度的社会参与中,永春人又发挥了那些功能? 在大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留下那些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