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公认的儒商。
毕业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教育系,
弃文从商却始终没有沾染商人的市侩气息。
在他担任隆雪华堂会长三年八个月期间,
所推动成立的“十五华团”、“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草拟通过《全国华团联合宣言》等,
均在华社产生了积极作用。
邱祥炽生于福建永春五里街,1938年南来,曾担任美术老师,后来弃文从商,驰骋商场,先当经纪,后改营帆船运输,从亚罗士打运输白米杂货至新加坡。1945年成立南昌公司,经营树胶行业,经营得法,商誉日隆,业务开始朝向多元化,进军锡矿业、电子业、化工业等,为成功的企业家。日本侵略马来亚时期,邱祥炽和林连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雪兰莪医药辅助队,该服务队较后撤往新加坡,在枪林弹雨中救伤扶危。
除了在商界大展宏图,邱祥炽也积极投入民族教育与文化事业。1972年至1982年初担任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文教委员会主任,大力推动文教工作;1982年至1986年获选为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任内全心全力为国家与民族事业奉献心力,致力于争取民族平等,发扬华人文化。
他在担任文教委员会主任期间,隆雪华堂的文教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其中有1977年出版隆雪华堂自成立以来共60万字的首本纪念特刊;1979年担任马来西亚华文应用文改革工委会主席,完成由隆雪商会出版的《华人应用文改革纲要及示例》一书。此外,他也积极推动礼俗革新,出版《华人礼仪范例》、1980年担任雪隆推广华语工委会主席,以及1981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第一届华人文化节。邱祥炽对文教建设的热爱,在他当上隆雪华堂会长后,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以1983年4月至11月这段时间为例,短短七个月期间,隆雪华堂举办与推动了儒家思想研讨会、华教问题研讨会、马华文学问题研讨会、第二届华人文化节、华人礼俗革新运动、佛教与国家文化研讨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学史料展览、戏剧座谈会,以及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学及教材工作营一共九项文教活动。这些文教活动不仅数量可观,更难得的是,其中一些甚至是马华社会开创性的活动。从这些活动的选择,可以看出推动者具有既深且广的文化视野。另外,在他任内,华社先后面对政府停发舞狮表演准证(农历新年除外)、限制招牌上中文的面积,以及企图铲平马六甲三保山等的诸多为难。邱祥炽皆能积极与当权者周旋。其中在三保山的课题上,邱祥炽甚至担任全国华团协助青云亭维护三保山主权行动委员会主席,站在保卫这个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华人历史遗迹的前线。
邱祥炽领导期间,隆雪华堂扮演华团龙头角色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更具典范意义的是,作为一个文化视野宽广的领袖,邱祥炽除了疲于应付当局对华人文化层出不穷的干扰,也积极利用隆雪华堂在全国华团的崇高地位,结合全国其他重要华团的总体力量,拟定一套完整的文化纲领,以回应官方的国家文化政策。邱祥炽上任以前,政府于1981年,即国家文化政策推行十周年之际,曾对此政策进行检讨,华人也受邀针对国家文化政策发表意见。华社视此为纠正这个政策的契机,反应热烈。不过,直到邱祥炽出任隆雪华堂会长后,华社才正式向政府提呈了一份完备的华人文化总要求。这份称为《国家文化备忘录》的文件,是由隆雪华堂联合另外14个全国重要华团,包括各州中华大会堂、总商会、董教总等,经过数个月筹策拟定。这份备忘录拟定以后,参与其事的巧个华团,还于 1983年3月27日在槟城召开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全国华人文化大会,出席的华团代表与文教界人士多达一千人。这个大会除了接纳《国家文化备忘录》,也通过文化大会宣言和八项提案。
《国家文化备忘录》与华人文化大会,在当时的华社引起广泛与深入的讨论,华人一般上对此二者都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国家文化备忘录》和华人文化大会上通过的宣言,完全反映了华人的心声及焦虑,但政府显然不能接受华人对国家文化政策的观点。虽然政府拒华团的文化备忘录于门外,但在华人社会,《国家文化备忘录》的提呈与文化大会的召开,己激起了当时华社推动文化活动的热潮。
“15华团”的出现,使全国华团之间可以集中力量推动更多有利华社的计划。1985年1月1日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成立,使华社拥有一个资讯和理论机构,协助华团根据正确资料,针对政府的政策、措施或国家重大课题,作出合理反应。成立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最初是由留台联总于1984年中提出,后来得到“15华团”的全力支持,不过筹划工作主要是由隆雪华堂与邱祥炽负责。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成立以后,邱样炽众望所归被推举为管理委员会主席。
参照1983年文化大会宣言与《国家文化备忘录》的经验,邱祥炽与隆雪华堂其他董事,特别是张景良与刘锡通,首先着手草拟一份包含政经文教各领域的《全国华团联合宣言》。 1985年5月19日这份宣言获得十五华团联席会议的接纳,并且在公布之后,得到全国华社,甚至是朝野华裔或以华裔为主的政党的认同和支持。“15华团”其后更于1986年1月9日通过成立由邱祥炽担任主席的全国华团民权委员会,以贯彻华团宣言。华团宣言的内容基调是向当权者表达华团建设一个公平与民主社会的要求,而民权委员会则以推展民权运动来实现这个愿望。邱祥炽在担任会长期间,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华团找到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并带动华社有系统地争取民族权益。
邱祥炽在民权委员会成立不久,即因隆雪华堂章程限制,卸下会长之职,但他于任期内推动成立或草拟的民权委员会、《华团宣言》、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国家文化备忘录》此后一直影响与带动华社的发展。1993年邱祥炽获颁林连玉精神奖。他获奖的理由是: “长期积极为社群服务,贡献殊大;特别是在担任隆雪华堂会长期间,促成十五华团’,推行一系列非传统性计划,对马来西亚华团组织建设与努力方向,影响深远”。值得一提的是,邱祥炽是林连玉的好友兼永春同乡,两人于日军南侵马新时,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参加救伤队,救伤扶危。林连玉在1950年代为了阻止“最终目标”通过而积极争取,使他随时面对牢狱之灾,当时他就将妻小付托于邱祥炽,由此可见其人品与人格。
华研是在邱祥炽领导隆雪华堂时机成立的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邱祥炽白手起家,事业有成,参与文教社团超过四十年,之前曾担任多个社团顾问和会长,如华总顾问、隆雪华堂顾问、隆雪中华工商总会顾问、吉隆坡永春会馆顾问、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发起人之一暨名誉主席、剧艺研宄会发起人之一暨名誉会长、雪彭树胶公会副主席、董总财政、雪兰莪福建会馆董事等职。由于对华社的贡献,他除了林连玉精神奖,也获得1986年隆雪华堂第23届董事会在该堂63周年堂庆上表扬,1995年马华文化协会颁发荣誉文化奖、 2005年在第22届全国华人文化节闭幕礼上接受表扬。
注:本文摘录自《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第三卷,页1038-页1041,由莫顺宗、廖文辉执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