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永春会馆文史馆

民国时期

救乡运动

民国之后,

 

中国的社会局势动荡

 

远在他乡的永春人对家乡的局势非常关注,

 

甚至向福建省政府请愿、捐资,要求平定永春匪乱

吉隆坡永春人于1924年组织了吉隆坡永春会馆之后,很快的吸引当地永春人的加入,更将组织的网络扩展至雪兰莪州及邻近州属边界的乡镇。会馆的成立,进一步巩固了社群边界,在推动各种惠及同乡的活动时与对在地社会的建设,很快的就获得吉隆坡永春人的支持,反应出永春社群具有很快的凝聚力。

自吉隆坡永春会馆成立后,永春社群在吉隆坡的影响力不断的再扩大。永春人所参与的社会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即便是在祖籍地的事务,也引起吉隆坡永春人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具体行动。

民国以后,永春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开始恶化,土匪与军阀对平民百姓的欺压,军匪一体,对百姓任意敲诈盘剥。永春的老百姓因日子苦不堪言,又无力与这些军匪对抗,不得已只能选择往海外迁徙。民军出身的匪首陈国辉在永春欺压百姓,他所颁布与强制派征的税捐名目不尽其数。依据《永春县志》的记载,民国期间,永春地区所进行课征的税目就多达四十四项。除了例行的税务之外,其他和生活起居、生老病死有关的事务也都被纳入课征税务的范围,诸如烧香、养猪、嫁娶、棺材等都成了被课征的项目。1另一批以尤赐福、高义为主的匪帮和陈国辉、徐飞龙及湖洋民团之间的战火也殃及永春百姓。

照片 1

永春地区仍保留多处当年对抗土匪的土楼

资料来源: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4-28/3005357_2.shtml

前永联会总会长李延年的二哥李家耀和郑兼三在南渡马来亚之前,已在厦门定期向南洋各地的永春会馆汇报乡情,才促成了南洋永春社群的救乡运动。李家耀曾记述上世纪20年代永春百姓的艰辛生活情况如下:“当时华南各地,皆有土匪横行,到处杀害无辜,鱼肉乡民,永春诸乡在土匪的恐吓勒索和苛捐杂税的迫害下,原已生活困苦,后来土匪更藉接收省政府安抚之便,后改编为民军……,当时泉州城南大榕树上,经常挂着人头示众,情况异常恐怖,更兼各处发生瘟疫,天灾人祸,诸乡人民生活艰苦凄凉的程度,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3李家耀的父亲李宜守曾经担任福建德化县县丞,在永春颇有名望。由于处事刚直,因而与土匪结怨,1922年4月在永春石鼓乡被土匪杀害。4李家耀和兄长李世通一起南渡,李家耀在新加坡担任教职,而李世通则到武来岸谋生。不及三个月李家耀留在永春的家人被土匪勒索恐吓,于是迅速辞去教职返永春举家迁居厦门避难。在厦门三年期间以教书维持生计。5

照片 2

闽南地区恶名昭彰的土匪陈国辉

资料来源: 永春人大代表陈诗忠提供

厦门为著名港口城市,绝大多数福建民众出国、返乡都经由此地中转,故厦门拥有的侨批局数量最多(曾占全省80%)。厦门最早的侨批局即是由永春石鼓镇卿园村的黄日兴于1877年所开设的民信局。6李家耀迁居厦门之前,已经有不少永春人移居厦门,厦门永春会馆已经存在。

在厦门期间,李家耀联合了郭其祥、郑世鼎,以及后来在尊孔中学执教的郑兼三等永春同乡,共同创办了《迫击周刊》,将当时永春的时况进行报导,每周邮寄给南洋各地的同乡,让侨居地的永春乡亲们了解家乡的概况。7在交通不便与通讯工具落后的上世纪二十年代,《迫击周刊》成为当时东南亚的永春社群获取家乡讯息的主要来源。1926年4月,厦门永春会馆委托李家耀和郑兼三两人到新加坡和马来亚连络各地的永春会馆,商议筹组“永春旅外联合会”以便展开进行救乡的工作。

1928年春天,新加坡永春会馆召开了各坡乡会代表大会,并且在议决成立了“南洋永春同乡总会”,也即是永联会的前身。当时大部份地区的永春会馆都有参加会议,包括厦门、新加坡、峇株巴辖、麻坡、马六甲、吉隆坡、丹绒马林、以及怡保等地的永春会馆都派员参加。代表吉隆坡永春会馆出席会议者为洪进聪、黄重吉和陈仁堧。显示当时国内各地的永春社群已经建立起联系网络。那次大会也议决推举李家耀、李铁民、郑兼三及王肃丹代表联合会,向福建省政府请愿,促派正规军到永春诸乡剿匪。8

福建省政府过后同派军进入永春平定匪祸。新、马各地永春会馆一边筹募经费,一边派郑兼三再回厦门并赞助张贞军费5万元,请其派兵入永春。9福建省政府派出陆军第四独立师师长张贞出任“闽南剿匪司令”,带军进入永春剿匪。值得一提的是,张贞出兵前曾向南洋永春同乡总会商借三万元军费,并以永春税局作为抵押。但吉隆坡永春会馆的几位董事认为,永春乡民因匪祸而受困于水深火热之中,张贞愿出兵肃清永春土匪是造福乡民,因而认为区区三万元直接捐助,不必商借。洪进聪在会议上说:“张师商借出发费三万元,将以永税局作抵押一事,鄙意为永民困于水火痛苦难言,吾人所以作救乡运动者,则欲解倒悬耳?苟收税局作押何异自贻伊戚?张师既毅然准请将来妖肃清,其惠永邑实莫大焉!区区三万元何必云借?直助之可矣!”10由上可见当时的吉隆坡永春先贤,不仅对故乡局势的关切,而且毫不保留的直接支援救乡的行动。

1928年9月,陆军第四独立师师长张贞派黄克绳团进驻永春,成立“永春民团总局”,局长为林妙义,副局长为郭其祥。但剿匪行动并没预期中的顺利,1929年秋,匪首陈国辉再度犯永春,攻占县城后大派鸦片捐和各种税捐。1930年陈国辉部下在吾峰和湖洋大肆烧杀,湖洋一万多乡民纷纷逃到邻近的仙游县和德化县逃难。11“1932年4月,十九路军六十一师进驻永春,陈国辉调到莆田仙游。此时,海外侨胞纷纷函电十九路军控告陈国辉罪行,不久后陈国辉被十九路军拘捕,并于同年12月23日在福州东湖枪决。”12唯整个救乡并未就此结束,德化的匪首张雄南,民军首领尤赐福持续在永春作乱。而国民军的“剿共”与捉壮丁充军的行动,让许多永春乡民纷纷逃往海外。直至1949年共产党上台,才全面遏止了土匪与国民党地方军所带来的祸害。

吉隆坡永春会馆对于家乡局势的关注,除了资助救乡剿匪之军费之外,对于永春县政府因遭遇匪祸导致县内多处基本设施被破坏,包括筹办游民习艺所、修筑西垻云龙桥、修复县政府旁的文庙,13吉隆坡永春人亦慷慨解囊做出捐献。当时马来亚地区的永春人,处处表现出对祖籍地事务的关心,关键因素是当时的马来亚仍未独立,中国移民的国家认同仍然倾向中国,尤其对祖籍地所在的乡镇地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重视的程度并不亚于移居地。 

照片 3

李家耀、郑兼三、王肃丹代表南洋永春总会赴福建请愿出发前合影

前排: 由左至石为郑兼三、王肃丹、李家耀及李铁民

后排由左至右为: 林庶鸾、李尚维、陈礽崇、李载上、穿黑者不详、陈礽义、王声世、郑作余、黄韫山、不详

资料来源: 吉隆坡永春会馆

照片 4

麻坡抗日烈士生前在写给留在永春老家的长子的书信串就提起家乡匪祸与国民党捉丁一事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1 郑名烈:《拓荒.扎根–武吉巴西永德公冢与地方拓殖史》,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13年,页17-18。
2颜春木:〈民国时期永春民军概略〉,《永春文史资料》1988第一辑(总第八辑),页25-26。
3 《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银禧纪念特刊》,页98。
4马来西亚华裔族谱中心 http://www.mychinesefamilytree.net/ppl/wellknown/861.html
5《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银禧纪念特刊》,页524。
6 梁白瑜:〈漫谈永春两百载悠悠侨批缘(上篇)〉,《行走四海 根在永春》之十。
永春新闻网。http://www.ycxww.cn/content/2013-07/29/content_4628718.htm
7《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银禧纪念特刊》,页98。
8 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页22。
9梁白瑜:〈爱之,能勿劳乎?–简绘百年来永春籍海外乡亲救乡、救灾群像〉,《行走四海 根在永春》之八。永春新闻网。http://www.ycxww.cn/content/2013-07/29/content_4628718.htm
10〈吉隆坡永春会馆民国十七年七月十五日特别大会〉,《吉隆坡永春会馆会议记录》,第1册,页10。
11梁天成等编:《永春县志》。
12颜春木:〈民国时期永春民军概略〉,《永春文史资料》1988第一辑(总第八辑),页25-26
13〈吉隆坡永春会馆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职员会议〉,《吉隆坡永春会馆会议记录》,第2册,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