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中国,
引发海外华社全体动员为祖国发动筹赈运动。
吉隆坡永春人不落人后,
林世吟扛起“吉隆坡雪兰莪闽侨救济故乡难民委员会”总务部主任,
日军入侵马来亚之后,黄重吉无惧日军清算,
资助英美联军降落伞队、美国空军、抗日军的军费高达1300万元之巨。
在入侵中国大陆期间,日军从“侨务档案”中发现,东南亚华侨是支持中国南京政府的最大“财库” ,只有切断中国来自东南亚侨胞的捐款,才能使到南京政府无法获得海外捐款支持。唯有发动太平洋战争,攻下东南亚国家,才能切断中国政府的后方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另一方面日军觊觎马来亚丰富的资源亦是日军南下的主因,尤其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正是日本国内所欠缺的物资。
1937年7月7日发生芦沟桥事变后的一周内,在7月13日,由麻坡永春会馆召集永侨,组了一个“救济中国难民会”,并即日发动永侨募款运动。咄嗟间便募到叻币一万元,而于七月十五及十九日先后汇中华民国国币二万零三百五十元,交给中国中央财政部收储,这也是南洋华侨首批汇抵中国的义款。1随后全国各地筹赈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募款,而各地永春人均义不容辞的参与了筹赈运动。
1937年,中国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已高达80%。这段期间对日抗战正刚开始,国民政府面对国库空虚的难题,已无法担负巨额军费的开支。1937年8月30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在南京制定《总动员计划大纲》: “发行救国公债,奖励国内人民及海外华侨尽力购买,指充军费。其后在各地陆续发行救国公债、军需公债、同盟胜利公债以及乡镇公益储蓄券等金融类公债、筑路修堤等建设类公债。据统计,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发行的公债共有18种之多,总计债券面额为150亿元法币、1亿元关金券、1000万英镑、2亿美元。” 2为抗战救国,1937年永春抗敌后援会劝募“救国公债”,获不少侨胞的响应。黄重吉义不容辞的捐出巨款,并且购买救国公债。他当时被人喻为四州府闽捐助公益事业者的第一人。3
林世吟当时出任“吉隆坡雪兰莪闽侨救济故乡难民委员会”的总务部主任,他在1937年11月25日在吉隆坡永春会馆董事会的会议上如此说到:“本会馆对此次劝销自由公债宜极力议设法劝募,以尽国民天职。本席意见推举专员负责进行,期收宏效。”会上即席推派陈云祯、林世吟、郑部、陈仁堧、颜滂祜、陈松孝、林有镜、陈喜启、陈凉相、颜端祜、陈沧相、洪斗发,以及黄振秀等人为劝募员。4吉隆坡永春会馆在1937年12月19日常年大会上,一至通过将募赈款3195元悉数购买中国自由公债。51938年9月21日,吉隆坡永春会馆累积购买的自由公债则高达6500元。并且该笔公债全数交给雪华筹赈会,代为献作救济祖国残废伤兵义金。6
在陈嘉庚组织和领导“南侨筹赈总会”期间,吉隆坡永春社群多位领袖均落力参与筹赈工作。陈石相就担任蕉赖九支区筹赈会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出任财政和主席职务。7林邦玲不仅响应陈嘉庚的号召,加入吉隆坡筹赈会,并且落力四处奔走募捐。8郑卿显除购买救国公债之外,并且定时缴交月捐和杂捐。在武汉合唱团、新中国剧团到来义演时,亦捐输不少,其子郑国珍更出任森华筹赈大会常委。9
民国时期海外侨民所承购的救国公债
资料来源: 中华民国台湾财政部财政史料陈列室www.mof.gov.tw
林世吟担任雪兰莪闽侨救济故乡难民委员会总务部主任时所发的信函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林世吟
资料来源: 尊孔独中
吉隆坡永春会馆董事陈仁堧担任雪兰莪闽侨救济故乡难民委员会财政部主任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陈仁堧
资料来源: 吉隆坡永春会馆
资助抗日军与联军
日本发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除了是军国主作祟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正逢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国内亦面对严重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入侵中国、东南亚有助于转移日本人民视线。此外,觊觎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尤其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正是日本国内所欠缺的物资,亦是日军南进的要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华侨是支持中国南京政府的最大“财库” ,只有切断中国来自东南亚侨胞的捐款,才能使到南京政府无法获得海外捐款支持。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日军进入马来亚之后,除了进行大肃清,展开血腥的大屠杀之外,还强迫新、马华人缴交五千万叻币的奉纳金。首要任务即收刮民间财富,召集地方华社领袖缴纳奉纳金。因雪兰莪华侨筹集奉纳金委员会被勒令需求筹集一千万叻币,昭和十七年(1942年)六月五日,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的第一次借款委员会商议筹集办法,参与会议者就包括吉隆坡各主要乡团的领导人: 黄铁珊、叶锦启、张郁才、刘永泗、郑则民、闩健唐、何锦满、蔡文源、张晃贤、陈仁堧、朱嘉炳、廖荣枝、杨旭龄、黄重吉、王兆松、张雨棠、张昆灵、郑部、郭怀仁、林角、陈祯祥、邱德意、陆运日、郑玉池等人。10其中陈仁堧、陈祯祥、黄重吉及郑部等四人为当时吉隆坡永春社群的重要领袖。
下图为漫画“婴儿劫”,日军竞相将婴儿抛高,然后举刀刺杀,行径泯人性。此漫书由永春籍知名画家刘抗绘于1946年,当时引起很大的回响。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日据时期雪兰莪华侨借欵委员会名单
资料来源: 李业霖主编: 《奉纳金资料选编》
资料来源: 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
黄重吉
资料来源: 吉隆坡永春会馆
1 何克忠:《香妃城话旧》,麻坡:南马艺研究会,1987,页61。
2梁白瑜:〈爱之,能勿劳乎?〉,《行走四海 根在永春》之八。
永春新闻网。http://www.ycxww.cn/content/2013-07/29/content_4628718.htm
3《黄氏名人录》,巴生:黄氏登进家族会,2013年,页15
4 〈吉隆坡永春会馆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职员会议〉,《吉隆坡永春会馆会议记录》,第2册,页8。
5〈吉隆坡永春会馆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会员常年大会〉,《吉隆坡永春会馆会议记 录》,第1册,页63。
6〈吉隆坡永春会馆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会员常年大会〉,《吉隆坡永春会馆会议记录》,第1册,页67。
7 《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育史料》,吉隆坡: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1993年,页425。
8《吉隆坡永春会馆85周年特刊》,页43。
9 林博爱等:《南洋名人集传》(集五),页342。
10 李业霖主编: 《奉纳金资料选编》,吉隆坡:华社研究中心,2008年,页126。
11 《黄氏名人录》,页18-19。